我們總是抱怨年味太淡,年俗漸行漸遠,孩子們春節也不是排著隊去讀春聯品年畫放鞭炮吃年糕爆米花了,小時候的春節仿佛成了遙遠的故事。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年俗文化更要代代薪火相傳。今年寒假,嶺南文化與民俗策源地西樵將舉辦年俗冬令營活動,讓孩子們學習與體驗多項嶺南春節年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鼻鍜呶輭m,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蒸年糕,忙忙碌碌,俗稱“忙年”。除夕夜全家老少圍坐團年,在吃了豐盛的年飯后,人們在火爐邊聊天守歲,直到新年的來臨。
每到春節,佛山揮春街的墨香味、炸煎堆的油香味、花街的花香味,一天比一天濃。佛山民間過年期間要進行祭灶、守歲、拜年、祭神、祭祖、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等種種風俗活動,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
年俗冬令營時間四天三晚,主題是學習嶺南文化,體驗春節民俗,找嶺南年味。時間從1月18日至28日,分兩期舉行。冬令營行程包括以下文化景區:國家5A景區西樵山、南海西樵漁耕粵韻文化園、南海博物館、黃飛鴻獅藝武術館、南海絲廠蠶桑絲織研學基地、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松塘古村。
冬令營課程一共有7個,都與嶺南年俗息息相關。通過組織孩子們參加冬令營與研學課程,游覽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保護單位譽為世間罕有美景的漁耕粵韻文化園、了解珠三角最古老的生態農業模式,在南海絲廠探索海上絲綢之路的密碼,學習與了解中國春節文化、嶺南春節年俗,體驗歷史悠久、薪火相傳的中國傳統民間藝術,成為中華文化、嶺南文化的傳承者,增強孩子的傳統文化意識,增加孩子的文化自信。
1.舞龍獅(舞年獸)。獅子又稱之為“年獸”,學習舞龍與舞南獅技藝。中國逢年過節必定舞龍,舞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吉祥,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標志。
2.揮春暉(寫年紅)。春聯是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年紅”中一個種類。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于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讓小朋友們學習春聯知識,現場揮春。
3.印年畫。年畫作為民間的新年祝福,充滿了喜慶是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亦是常見的民間工藝品之一,每逢春節,家家戶戶要貼年畫。讓小朋友親自動手,用木板拓印刷年畫。
4.捕年魚。年年有魚是“年年有余”的諧音,可謂中國傳統吉祥若用圖畫表示則可看作是傳統吉祥符號。圖中要有蓮花或蓮藕,還要有魚,即“蓮連有魚”。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財富及食糧!小朋友一起拿網、拿魚罩去捕年魚。
5.剪年紙。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逢年過節便更換窗紙并貼上新窗花,以示除舊迎新。小朋友們用剪刀剪出春節的各項元素,“?!?、“祿”、“壽”、“喜”,還有年畫、年魚。
6.制年花。春節廣東人一定要逛花市,買年花,表示新年宏圖大展,華堂生輝。小朋友用蠶繭為原料,制作出一朵朵栩栩如生、構思精巧的年花。
7.做年糕。年糕的糕與“高”同音,所以年糕有步步高的寓意,小朋友們動手制作年糕與煎堆,當然還可以帶回家給父母品嘗。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系刪除。